在医院中常见的止血带(又称压脉带),应该如何正确使用?
在医院中 ,正确使用止血带的方法如下:选取合适类型的止血带:优先选取一次性止血带,如采用TPE环保材料制成的止血带,以避免交叉感染。抽血时的使用:在抽血过程中 ,见到回血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,避免过紧或过长时间的束缚导致血行阻滞或偏差 。
扎止血带的部位:应在伤口近心端,尽量靠近伤口。前臂和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 ,因这两处骨头并列,骨间隙可通过血流,止血效果不佳。上臂止血不可扎在中1/3处 ,以防勒伤挠神经 。保护皮肤:扎止血带前,应先垫上三角巾或毛巾,避免止血带直接接触皮肤而损伤皮肤。
在使用之前检查止血带,并检查漏气情况。按患者的性别 、年龄、体态及手术部位选取合适的袖带宽度和长度 。上肢止血带置于上臂上1/3处 ,下肢置于股骨上1/3处,尽量靠近大腿根部。该止血带不但止血效果好,而且不容易损伤神经。捆扎部位 ,四肢均匀、平滑地包在保护鞘或纸棉中,绕上几圈 。
选取走向相对来说比较直的一段静脉进行穿刺,穿刺时要考虑到进针后导管固定的方向和对患者活动的影响。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 ,用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。手背静脉操作方法 该方法也可用于手背静脉穿刺。操作时压脉带一根扎在腕关节上方,另一根扎在2~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 。
如何正确使用止血带、绷带止血?
〖壹〗、在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,应先垫一层敷料 、毛巾等柔软的布垫 ,用以保护皮肤。
〖贰〗、止血带应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,以有效阻断血流。记录时间并定时放松:绑扎止血带后,应立即记录下绑扎时间 。定时放松:每到5060分钟 ,需放开止血带510分钟,以避免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。之后再重新绑扎止血带。及时就医:使用止血带仅为临时措施,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救治 。
〖叁〗、正确操作:止血带应缠在创口以上的部位,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后再紧绷止血带 ,并确保其松紧度适中,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宜。在松解止血带的同时,应压住伤口 ,避免大量出血。
〖肆〗 、止血绷带通常是扎在出血的近心端,也就是靠近人体的躯干,靠近人体心脏所在的位置 ,这样在止血绷带扎紧以后,才能够有效的减少出血 。因为人体的血液是从心脏开始向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流出,如果身体某一个部位有出血的时候 ,应当是在靠近心脏的部位扎止血带,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止血。
〖伍〗、用止血带时,首先在创口以上的部位用毛巾或绷带缠绕在皮肤上 ,然后将橡皮管拉长,紧紧缠绕在缠有毛巾或绷带的肢体上,然后打结。止血带不应缠得太松或过紧,以血液不再流出为度 。上肢受伤时缚在上臂 ,下肢受伤时缠在大腿,才会达到止血目的。
止血带适用于哪类出血
一般使用于四肢出血较严重的情况,如断肢、动脉破裂等。然而 ,由于使用不当,过度使用止血带可能会导致组织缺血、坏死 、血管破裂等严重后果,因此 ,在使用止血带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,尽可能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损伤。其次是绷带 。
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,主要采用勒紧止血法。止血时 ,先在出血伤口近端动脉上放一块布料或纸卷做的垫子,然后用三角巾叠成带状,或用手帕等就便材料绕肢体1~2圈勒紧打成一活结 ,或用枪通条、笔杆、小木棒插入其中,一提二绞三固定。
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出血和断尾止血 。使用止血带或橡胶带,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绳子,在出血部位上方扎紧以临时止血。 压迫止血法 通过用手直接压住出血部位或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的血管端进行止血。若在创口处无法找到出血血管 ,可使用纱布按压创口以达到止血目的 。
对没有骨折或关节损伤的上肢或小腿出血伤员,可以采用以下止血法: 止血带止血法 适用情况:四肢大出血,且加压包扎无法止血的情况。 优点:能迅速有效地阻止血液流动 ,适用于紧急情况。 注意事项:长时间使用可能引起组织损伤,因此只能作为暂时措施 。
如何正确使用止血带
在医院中,正确使用止血带的方法如下:选取合适类型的止血带:优先选取一次性止血带 ,如采用TPE环保材料制成的止血带,以避免交叉感染。抽血时的使用:在抽血过程中,见到回血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,避免过紧或过长时间的束缚导致血行阻滞或偏差。
正确的捆扎部位:使用止血带时,应确保其捆扎在四肢上,避免置于躯干 、颈部或头部 。理想的捆绑位置是在上臂的上1/3处对于上肢 ,以及大腿中段或下肢的1/3交界处对于下肢。选取恰当的位置有助于保留肢体功能。 适宜的松紧度:止血带的松紧应适度,以停止出血且远端无法触及脉搏为标准。
原则上应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,以1小时左右为适当 。气候寒冷、肢体温度低时,时间可稍长些 ,一般可持续4~5小时。时间过长就可能引起肢体坏死。所以使用止血带时要有明显标志,证明上止血带的时间,尽量在短时间内送到医院 。
在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 ,应先垫一层敷料、毛巾等柔软的布垫,用以保护皮肤。